官网 修炼体系(无边框)2000

  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习练者要像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就可以脚底生根,像木桩一样扎实稳固。站桩是各门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道家入静、练气的重要法门。

   《黄帝内经》提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实践证明,站桩是可以实现补充元气,守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元气,也称正气,是人体生命的源动力。

   马世琦先生结合《黄帝内经》、《道德经》、《参同契》、《内功经》等经典,与形意拳秘传内功心法融会贯通,总结出了以养正桩功八式为主的内功训练体系。养正桩功八式次第分明,上功迅速,养生效果明显,且习练时放松舒适,不会伤害身体。

   “养正”桩功,意即本桩功可以培养正气。《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清理体内环境等等。正气充满以后,人不仅会精力充沛,抵御外邪的能力还会大大增强。养正桩功还非常有助于身心放松,可以有效疏解、释放压力,若能经常习练,对调节情绪、静心养神也有一定的作用。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身心压力大,大多数人都处于正气不足,身心紧张的亚健康状态。在马世琦先生数十年的教功过程中,发现养正桩功对现代人常见的入睡困难、食欲不振、排便不畅、四肢畏寒等亚健康问题有着明显的调理效果,甚至很多患有慢性病的人士,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生命质量。因此可以说养正桩功是一种非常适合现代人的体育锻炼方式。

学习建议:

务必从桩功第一式开始学习,功力达到要求者可进阶学习桩功二式及更高阶功法。桩功第一式足以满足日常健康养生需求,可以练习一生。后面的功法主要以修行及武学为主,对身体素质和德行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马世琦先生常讲:“不是你学多少,而是练多少。一万个式子各练一遍,什么效果都没有;一个式子练一万遍,你就厉害了。功夫要精纯。”马先生将自己平生武学精华总结成八个单式,简称为动功八式。动功八式体用兼备,可以运行气血,大大加强桩功的养生效果;同时每一式都暗含不同的身法与劲力,是技击的重要基础。

  动功看似简单,实则精微深奥,融形意的“劲”、太极的“灵”、八卦的“巧”于一体,以神率意、意率气、气率形。动功的动作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又能充分地运动气血,堪称理想的运动,是马先生对武学的又一大贡献。

学习建议:

  动功八式没有严格的修行次第,从哪一式开始入手均可,但均以养正桩功的身形为基础,因此需要先掌握桩功第一式。

  动功第四、五、六式则比较偏重养生,动作也相对简单,建议首先学习动功第四式,建立正确体感。

  动功第一、二、三、七、八式更偏重技击实战,动作相对复杂,涉及到身体的开合和进退,是养正桩功培养的腿四面力的综合运用。其中第二式动作相对容易理解,熟练掌握后可以进阶学习形意拳单推手。《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马老传授的是动功一、二、三式的腿部动作。

  养正太极拳为马世琦先生在北派吴式太极拳(传承:王茂斋——关秉公——马世琦)的基础上创立,以身运手,以气率形,节奏舒缓,动作柔和,内气升降开合分明,非常有助于身心放松。

马世琦先生所授太极拳特点:

一,以内功为基础。有内功方为内家拳,养正桩功正是内功。马老认为,太极拳的境界不只在于动作是否纯熟,更在于内功的境界高低。内家拳功理为“神率意,意率气,气率形”,只有外形动作,而无神、意、气率领,则与做操无异。

 二,动作合于人体结构,不伤膝盖。太极分两仪,两仪即阴阳。人体后为阳,前为阴,阳面有力为刚,阴面放松为柔,此为总纲,不可偏离。在此基础上,马老更总结出“身动手不动,转胯不拧腰”的拳理精要,在太极拳动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习练时舒适放松,不易疲劳。马老认为,练拳为悦己乐事,非以表演悦人为目的,更不可自讨苦吃,否则有违养生之道。马老所授太极拳动作舒展放松,绵绵若存;学员均反馈习练时浑身舒畅,心情愉悦,杂念全无,实为享受。

学习建议:

  建议配合养正桩功同时练习,动静结合,进步更快。

  马世琦先生从门内秘传的128式太极拳中精选了部分单式并加以改良,重在劲力,为擒拿散手等实战技击的重要基础。

学习建议:

  站桩功力达标后开始学习。

  “万法不离三体式”,三体式是形意拳的根本,体用兼备,其习练贯穿始终。但虽同为形意拳,形意门各支流所传三体式均有所差异,加之传人禀赋理解不同,往往越传越偏,越站越低,违背了祖师李洛能“无屈膝折腰之苦”的原则。不仅不能练出功夫,反而伤身损寿,得不偿失。
  

  马世琦先生通过自己多年的体悟,以及养生与实战的验证,对三体式进行了精细地修正,上功速度快,养生效果奇佳,同时对身体没有损伤。

  相对于养正桩功第一式,形意拳三体式的炼精化气速度更快,气血运行更强烈,内气开合程度更大。整体来说,三体式更偏重于技击实战,而且对调形准确度的要求也更高

学习建议:

  可与桩功第一式同时开始学习。

  打好三体式的基础以后,可以进阶学习形意拳的五行拳。五行拳为:劈拳、崩拳、钻拳、炮拳、横拳,其中劈拳为母拳。马世琦先生在尚派形意拳的基础上,对五行拳的练法进行了调整,重在放松,强调中丹田的运用,用意不用力,习练起来更加放松自然,劲力松、整、透。

学习建议:

  三体式达标后(单侧轻松站桩1.5小时以上)可以开始学习劈拳。

  单推手并非形意门内的传承,而是马世琦先生的原创。相较于太极拳以听劲防守为主的推手,马老的单推手兼具形意拳的主动进攻风格,是实战技击的基础功法。单推手以动功第一式腿部的合、进、开、退运动为基础,结合形意拳的劈拳、钻拳等身法手法变化而成,攻守一体,可松可紧,可刚可柔,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守中”思想。
  单推手需要两人配合练习,经常练习有助于放松肌肉,舒活气血,消除颈、肩、背部的疲劳,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松沉之力,配合站桩和动功形成的腿部四面力,威力惊人。单推手兼具对抗性与娱乐性,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养生和交流方式,为内家拳中实战技术向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马先生的单推手共包含三重境界,共十二个劲,分别是:钻、翻、拧、裹(第一重劲);撑、沉、提、卷(第二重劲);悬、空、搓、滚(第三重劲)。各种劲可以随意组合,变化莫测。此十二个劲在功力到达不同层次时(明劲阶段、暗劲阶段、化劲阶段)的用法又各有不同。

学习建议:

  掌握动功二式且功力达标后。

  马先生所创双推手包括定步双盘手和活步双推手两种。
  定步双盘手动作舒展,可双人配合练习,也可一人单练,可以最大程度地训练“转胯不拧腰”和“以气率形”的运动模式。
  活步双推手为向实战技击过渡的对抗性练习,是身形、步法、劲力的综合运用。

学习建议:

  掌握动功二式且功力达标后。

  身法、步法、散手等需要习练者具备足够的内功基础后方可习练,如此才能充分理解掌握,发挥其出威力。

学习建议:

  因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仅对入门弟子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