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正动功是什么?
马世琦先生常讲:“不是你学多少,而是练多少。一万个式子各练一遍,什么效果都没有;一个式子练一万遍,你就厉害了。功夫要精纯。”马先生将自己平生武学精华总结成八个单式,简称为动功八式。动功八式体用兼备,可以运行气血,大大加强桩功的养生效果;同时每一式都暗含不同的身法与劲力,是技击的重要基础。
动功看似简单,实则精微深奥,融形意的“劲”、太极的“灵”、八卦的“巧”于一体,以神率意、意率气、气率形。动功的动作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又能充分地运动气血,堪称理想的运动,是马先生对武学的又一大贡献。

养正动功和其他动作类功法(如八段锦、金刚功等)有什么区别?
养正动功是基于养正桩功身法要领的运动,既可以养生,又包含了实战技击训练的精华;区别于所有单纯养生的动作类功法。

动功和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相较于“体操类”太极拳,动功包含了实战技击训练的精华,可以增长功力,培养劲力。
相较于养正太极拳84式,动功八式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每一式都有独特的训练目标,且大部分更偏重技击。

动功八式分别有什么功用?
动功第一式
运动模式:开合、进退、中丹田气率形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三维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劲力训练:提粘劲
动功第二式
运动模式:开合、进退、中丹田气率形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三维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劲力训练:偏闪劲
动功第三式
运动模式:开合、进退、中丹田气率形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三维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劲力训练:斧劈劲
动功第四式
运动模式:进退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动功第五式
运动模式:进退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劲力训练:翻浪劲
动功第六式
运动模式:进退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气抱身
动功第七式
运动模式:开合、进退、中丹田气率形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三维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劲力训练:卷裹劲
动功第八式
运动模式:开合、进退、中丹田气率形
力量培养:阳面力、四面力、三维力
内气训练:内气升降
劲力训练:丹田劲逆用
欲了解更多动功八式的介绍,请观看直播回放:何以顶天立地
现代人练习动功有什么好处?
动功是真正的“内运外动”:内运指脏腑运化、经络气血运行;外动指筋骨肌肉的活动。在练习时全身无一处不动,内气无一处不达,既可以大大增加站桩的养生效果;又可以滋润关节,培养整体协调性,运动稳定性和流畅性,提升身体的整体运动表现。
动功必须配合桩功练习吗?
动功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在站桩前后练习,动静结合,效果更好。
动功适合哪些人群练习?哪些人不宜练习?
适宜、禁忌人群与养正桩功八式相同。
没有任何基础,可以练习吗?
需要以桩功第一式为基础。
如何开始学习?
学习建议:
与桩功八式不同,动功八式没有严格的修行次第,从哪一式开始入手均可;但无论哪一式动功,均需要以养正桩功(第一式)为基础。因动功对动作精确度要求很高,动作不标准可能会受伤,建议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在真正掌握后可自己习练。
动功第四、五、六式则比较偏重养生,动作也相对简单,建议首先学习动功第四式,建立正确体感。
动功第一、二、三、七、八式更偏重技击实战,动作相对复杂,涉及到身体的开合和进退,是养正桩功培养的腿四面力的综合运用。其中第二式动作相对容易理解,熟练掌握后可以进阶学习形意拳单推手。《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马老传授的是动功一、二、三式的腿部动作。
- 传授动功第四式的课程:养正功法3日营、养正太极拳研习营。
- 传授动功第二式的课程:形意拳2日研习班。
各课程链接详见研习馆主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