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养正太极拳页首图片 webp
太极拳体系

  养正太极拳为马世琦先生在北派吴式太极拳(传承:王茂斋——关秉公——马世琦)的基础上创立,以身运手,以气率形,节奏舒缓,动作柔和,内气升降开合分明,非常有助于身心放松。

名称由来:

  马世琦先生在《顶天立地的功夫》一书中提到自己教的是吴式太极拳,并提出自己对太极拳的见解(详见书摘:论太极拳:太极拳本身没错,蹲着练是错误)。在具体练法上,马世琦先生已经进行了重大改动,其理论与桩功八式、动功八式等一脉相承,于36-40岁期间完成了动作定型,也是马世琦先生整个功法体系中最后定型的一个功法。(详见文章:武学体系创立时间线,直播回放:何以顶天立地

  在马世琦先生2025年之前的太极拳教学活动中,一直使用“吴式太极拳84式”的名称。2024年某日,马老一学生与其他吴式太极拳门人交流时,对方高度认可其太极水平,但认为动作和练法已和传统吴式太极拳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其另起名称,以免与其他传人产生“是否正宗”的争论,引发不必要的误会。

  该学生向马老汇报后,马老非常重视,将名称改为“养正太极拳”,在名称中体现出与养生桩功等功法的同源关系。根据武术界的命名惯例:以拳法创始人姓氏作为前缀,便于进一步区分,自2025年10月起,使用“马氏养正太极拳”这一名称。

马老太极拳照 野马分鬃webp

马世琦先生所授太极拳特点:

一,以内功为基础。有内功方为内家拳,养正桩功正是内功。马老认为,太极拳的境界不只在于动作是否纯熟,更在于内功的境界高低。内家拳功理为“神率意,意率气,气率形”,只有外形动作,而无神、意、气率领,则与做操无异。

 二,动作合于人体结构,不伤膝盖。太极分两仪,两仪即阴阳。人体后为阳,前为阴,阳面有力为刚,阴面放松为柔,此为总纲,不可偏离。在此基础上,马老更总结出“身动手不动,转胯不拧腰”的拳理精要,在太极拳动作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习练时舒适放松,不易疲劳。马老认为,练拳为悦己乐事,非以表演悦人为目的,更不可自讨苦吃,否则有违养生之道。马老所授太极拳动作舒展放松,绵绵若存;学员均反馈习练时浑身舒畅,心情愉悦,杂念全无,实为享受。

马老太极拳照 单鞭webp

  马世琦先生对太极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对开合的定义:以“百会会阴”连线为中轴,以胯(骨盆)的横向转动为开、合。行拳时只转胯,不拧腰。

对阴阳的解释

  • 拳架的阴阳:阳面打开,阴面闭藏,顶天立地(详见书摘:论阴阳:养生、功夫之本)。
  • 行拳的阴阳:在行拳过程中,足底受力以阴极阳生,阳极阴生规律变化。

对刚柔的解释:详见书摘:论刚柔:刚不是僵,柔不是软

对中丹田的定义和运用:以剑突至肚脐之间的体腔为中丹田,用中丹田气率形。

新增动作:以形意拳的“鹞子翻身”为基础,设计太极拳“捞月”动作。

动作顺序的编排:马世琦先生经过自己反复体证,重新编排并确定了84式动作顺序。

  在马世琦先生的功法体系中,有两部分为太极拳:马氏养正太极拳84式和太极拳单式。

  养正太极拳84式为一整套动作,按顺序依次习练。

  太极拳单式为单个动作的反复习练,和养正动功的训练方式相同。太极拳单式为马世琦先生从师叔韩兰禹所传的太极128单式中精选而来,更偏重于向实战技击的过渡。

1 起势
2 抱七星 2个
3 揽雀尾
4 单鞭(斜)
5 抱七星
6 提手上势
7 白鹤亮翅
8 搂膝拗步
9 手挥琵琶
10 搂膝拗步 4个
11 上步穿掌
12 进步搬拦捶
13 如封似闭
14 白鹤亮翅
15 搂膝拗步 2个
16 揽雀尾
17 单鞭(斜)
18 斜飞式
19 肘底捶
20 倒撵猴 4个
21 斜飞式
22 野马分鬃
23 抱七星
24 提手上势
25 白鹤亮翅
26 搂膝拗步
27 海底针
28 扇通背
29 撤步搬拦捶
30 上步穿掌
31 揽雀尾
32 单鞭(正)
33 云手 3个
34 单鞭(正)
35 高探马
36 穿掌
37 十字分腿(十字分腿1、十字分腿2、十字分腿3、栽捶、十字分腿4、右打虎式、左打虎式、十字分腿5、双峰贯耳、十字分腿6、十字分腿7)
38 高探马
39 进步搬拦捶
40 如封似闭

41 白鹤亮翅
42 搂膝拗步 2个
43 揽雀尾
44 单鞭(斜)
45 抱七星
46 野马分鬃 3个
47 玉女穿梭 4个
48 捋挤式
49 揽雀尾
50 单鞭(正)
51 云手 3个
52 单鞭(正)
53 下势
54 金鸡独立 2个
55 倒撵猴 4个
56 斜飞式
57 野马分鬃
58 抱七星
59 提手上势
60 白鹤亮翅
61 搂膝拗步
62 海底针
63 扇通背
64 撤步搬拦捶
65 上步穿掌
66 揽雀尾
67 单鞭(正)
68 捞月
69 指裆捶
70 望月(左)
71 单摆莲
72 望月(右)
73 揽雀尾
74 单鞭(正)
75 下势
76 双摆莲
77 打虎式(右打虎式、左打虎式)
78 撇身捶
79 揽雀尾
80 单鞭(正)
81 回身肘
82 揽雀尾
83 单鞭(正)
84 收势

二姐太极 webp
“抱七星”——马元会老师演示

  和养正动功相同,养正太极拳是“内运外动”:内运指脏腑运化、经络气血运行;外动指筋骨肌肉的活动。在练习时全身无一处不动,内气无一处不达,既可以大大增加站桩的养生效果;又可以滋润关节,培养整体协调性,运动稳定性和流畅性,提升身体的整体运动表现。

  与动功的针对性练习不同,养正太极拳的训练效果更为综合,练习初期对动作精确性的要求也没有动功严格,也更容易放松。养正太极拳促进脏腑运化、疏通经络速度更快,学员普遍反馈习练后饥饿感(炼精化气)明显,内心平静放松,而且站桩调形更为容易。

二姐5 webp
马元会老师带学员们练功

欲了解更多养正太极拳的介绍,请观看直播回放:何以顶天立地

  马氏养正太极拳可以有效训练出开合、身动手不动的运动形式,重塑神经对肌肉的募集方式,形成身形的整体感和动作的流动感。养正太极拳包含了技击中身法和步法的运动原理,可以更好地培养四面力及其在移动中的运用,是身体从原地发力到移动中发力的重要过渡性训练。当习练者达到可以用中丹田气率形的境界时,再学习一些技击动作,便可得心应手。

二姐太极课1000 webp
马元会老师为学员演示动作

  在内功练气的训练体系中,主要包括蓄气、行气两部分:桩功等静功偏重蓄气,太极拳等动作功法偏重行气。因此最好的训练方式是动静结合,互相促进。如只行拳,不站桩,则效果大打折扣,进步缓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有桩功第一式基础的学员在学习太极拳时,很容易掌握动作要领,且气感明显;没有养正桩功基础的学员则很难形成整体感,动作散架,需要花很大精力纠正。因此养正太极拳课程中也包括桩功第一式。

一起练太极 1000 webp
太极拳动作——“搂膝拗步”

  适宜、禁忌人群与养正桩功八式相同。

  可以,但最好以桩功第一式为基础。在养正太极拳课程中包含桩功第一式的教学。

太极拳次第

  建议参加相应课程,详见研习馆主页